近日,散佚已久的刻制于元代泰定三年(1326)的蘇軾七言律詩《周公廟》碑,由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文物局通過民間征集,重新回到了周公廟管理處。
蘇軾七言律詩《周公廟》碑。
蘇軾為“唐宋八大家”“宋四家”之一,北宋中期文壇領(lǐng)袖,被譽為“全才式藝術(shù)巨匠”。北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),年僅20歲的蘇軾進士及第,嘉祐六年(1061)蘇軾授大理評事、簽書鳳翔府判官。鳳翔是蘇軾仕途的第一站,在鳳翔簽判任上,蘇軾度過了24歲至27歲青春年華。其間,蘇軾在公務(wù)之余,遍覽西府自然、人文景觀,創(chuàng)作了《鳳鳴驛記》《凌虛臺記》《喜雨亭記》《思治論》《鳳翔八觀》《周公廟》《懷賢閣》《太白山早行》等130余篇(首)詩文,影響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學子。
宋英宗治平元年(1064)秋,蘇軾拜謁岐山周公廟后,創(chuàng)作的七言律詩《周公廟》影響深遠,其弟蘇轍首先步其韻,和了一首《次韻子瞻題岐山周公廟》。此后歷朝歷代許多文人士子,均步蘇軾這首詩韻,接踵創(chuàng)作的《周公廟》詩作達三十多首,這些詩作被宋以后的各種方志文獻廣為收納。
世傳岐山縣周公廟鐫刻有蘇軾手書《周公廟》詩碑,鑲嵌于周公正殿壁間,但原碑或圮或佚,后世已不得見。元泰定三年,岐山縣達魯花赤黑的兒、縣尹陳安義等在周公廟復刻了蘇軾的《周公廟》詩碑,該碑后期亦遭佚。
近期,岐山縣文物局得到民間存有蘇軾“泰定詩碑”信息后,立即協(xié)同岐山縣周公廟管理處,按照相關(guān)程序要求,嚴格通過必備環(huán)節(jié),將該碑征集回岐山縣周公廟。
該碑呈正方形,邊長56厘米、厚16.5厘米,石灰?guī)r質(zhì)地,楷書碑文接近于柳體,正文字體高4厘米、寬3厘米,詩序和年款字體高1.5厘米、寬1厘米,后跋字體高寬均為1厘米。碑面右側(cè)書刻詩序,“周公廟在岐山縣西北半舍,有廟存焉,廟后百許武,有泉涌列而出,國史所謂潤德泉也”。詩序左側(cè)居中鐫“趙郡蘇軾題”五字,再左為詩作正文:“吾今那復夢周公,尚喜秋來過故宮。翠鳳舊依山硉兀,清泉長與世窮通。至今游客傷離黍,故國諸生詠雨濛。牛酒不來烏鳥散,白楊無數(shù)暮號風。”詩文左側(cè)落年款,鐫“泰定三年歲次丙寅秋八月吉日立石”。再左為后跋,鐫當時岐山縣達魯花赤黑的兒、岐山縣尹陳安義、典史李鵬舉等人的銜稱及名字。該碑側(cè)面有隱形裂紋,碑面大致光潔,字口深邃嚴整,除詩序中有8個字出現(xiàn)泐損,其中6字無法辨識(根據(jù)方志典籍記載可知)外,其他品相尚好。
蘇軾“泰定詩碑”的征集回歸,是岐山縣文物工作實績的一個體現(xiàn)。蘇軾手書原碑雖然今天已不得見,但遲于蘇軾原碑262年、距今696年的“泰定詩碑”,無疑對后世人了解蘇軾原詩情況,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。經(jīng)過錄文比對,發(fā)現(xiàn)后世方志文獻收錄的該詩“詩序”多有舛誤,故該碑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。另外,該碑后跋中“岐山縣達魯花赤黑的兒、岐山縣尹陳安義、典史李鵬舉,司吏趙鼎、趙忠、景福成、馬禎、張文顯,岐山縣尉冉擇言”等人的銜稱及名字,對探研元朝地方吏治布設(shè)、岐山任職官員等方面,具有較為重要的價值。(寶雞日報)
編輯:邱融融
國家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(wù)許可證:61120180004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
違法不良信息舉報:0917-3376965 郵箱:baojijb@126.com
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(wǎng)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(qū)
陜西互聯(lián)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-63907150
地址:寶雞市行政中心投資大廈9樓 聯(lián)系電話:0917-3376965 郵箱:bjnews@163.com